移至主內容

珍惜每一個生命

發表日期
2016/9/23
發佈資訊
2016科普論壇:跨域科普•共創夢想
林德恩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授權條款
創用CC-姓名標示
姓名標示
林德恩

快速發展的道路系統及暴增的車流量,已對全球的野生動物造成嚴重威脅,但大部份的台灣民眾對於道路系統在生態造成的衝擊並不了解。為讓民眾瞭解路殺嚴重性並實際參與道路生態的科學研究,2011年8月我們試驗性的於臉書創建虛擬社團「四處爬爬走—路殺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oadkilled/ )來做為公民科學的互動及資料收集平台,鼓勵群眾加入成為公民科學家,協助記錄爬行類路殺事件,將拍攝之証據照片、拍攝日期及詳細地點等資訊上傳至社團中,同時請求群眾協助撿拾路殺標本寄送特生中心。藉由這樣的非典型公民科學調查方式,我們成功吸引群眾對此議題的關注,社團人數從第1年的800人,5年後增長超過13倍達到10,800人,計畫目標亦在參與者快速增加後,逐步調整並擴大議題為記錄所有野生動物的死亡事件:「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 TaiRON, https://roadkill.tw)」公民科學計畫。過去5年已有2,158位社員成為資料貢獻者,記錄並提供了38,246筆路殺記錄,這些路殺記錄大多位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郊區,目前98%的資料已完成鑑定,確認的物種至少451種,以爬行類(43%)最多,陸蟹(21%)次之,鳥類(18%)、兩生類(10%)及哺乳類(8%)。群眾採集寄送之標本也已超過370種5,270件,這些標本除了做為教育展示、分類和基本生物學研究,更已是國內狂犬病疫情監控和農業用藥危害調查的主要檢體來源,成為國家相關施政不可或缺之重要依據。

在推廣低門檻的公民科學計畫時會面臨許多問題,特別是資料正確性、品質及所衍生的隱私權疑義。因此為了提高資料品質以減輕後端資料檢驗程序,也為了保障參與記錄者個人隱私,並避免野生動物點位資訊曝光而遭受干擾,甚至被捕抓或盜獵,目前本計畫已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讓參與者透過APP直接將統一格式且完整的資料上傳至資料庫而非臉書社團,這些記錄經過點位資訊隱蔽處理後,才由程式自動同步轉發社群平台公開接受檢視、討論與物種鑑定,以維繫群眾參與的機制。至7月底止,2016年新增的資料中已有65%以上是來自APP。

本計畫參與者除了提供物種資料外,同時透過群眾協同合作的方式,貢獻各自的專長協助開發路死紀錄行動應用程式(APP)、建置資料庫或資料檢覈工具、統計分析、物種鑑定,有些則是留言鼓勵和提供建言,更有參與者拍攝記錄片或創作相關藝術作品協助推廣。形形色色的參與者以不同專長、不同方式在相同的目標上發揮各自力量,創造了無盡的價值,這正是公民科學最大的價值所在。

關鍵字:路殺、公民科學、社群平台、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