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0 年累積與等待,林德恩連結社群讓路殺被看見 — TEDxTaipei 2019 年會行動力故事

發表日期
授權條款
所有權利保留
姓名標示
Hazel Wei, TEDxTaipei
Written by Hazel Wei — TEDxTaipei 2019 年會行動力故事

對於 TED ,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話應該是 “Ideas Worth Spreading” 吧?他們相信一場好的 18 分鐘 TED 演講具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帶給聽眾啟發是 TED 的重要任務,不過 TEDxTaipei 更相信,真正能改變社會的是在獲得好點子啟發後,「分享、對話、並且共同創造」才是改變世界的根本原因。

不過,這些好點子是獲得什麼樣的啟發而開始的?是某一天的靈光一閃,還是神明託夢,又或是從小就開始的使命感。在眾多問題中,講者們又是如何選擇那個讓自己持續充滿熱情面對挑戰的任務,更想盡辦法解決問題呢?

10 年累積與等待,林德恩連結社群讓路殺被看見 — TEDxTaipei 2019 年會行動力故事

本篇採訪關注路殺並在網路找到上萬名夥伴的林德恩,他開始計畫的原因、過程中面對的挑戰並解決的信念,以及過程中的美好收穫:

最一開始注意到動物路殺事件,是因為林德恩的研究對象活的很難找,但在路上卻能經常找到死的,而且很多是保育物種,這固然跟爬蟲類的習性有關,但除了爬蟲動物之外,也看到許多不是兩棲爬蟲的路殺事件,因為好奇而試著查找相關研究,但 2000 年末僅有少數的研究報告,且多數圍繞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並沒有辦法回答他「台灣整體的路殺狀況?哪些動物最容易被撞死?」等大規模資料搜集的問題,為了尋找答案,他在 10 年前就發起了路殺研究計畫,但這不僅對大眾是個陌生議題,還有參與技術上的困難,以位置紀錄舉例,座標位置是路殺紀錄最重要的一件事,但要求志工為了任務買昂貴 GPS 定位儀,本身就是不可能任務,因此最後當然以失敗收場。

既然找不到人,就只好自己安排行程與少數朋友定點搜索,直到 2011 年智慧型手機普及,讓拍照功能結合 GPS 定位,解決了原初的設備門檻,社群網站的使用大幅增加,於是夥伴們開始從原本的 email 互動轉往臉書社團,結果意外的,有許多人知道社團,馬上貢獻早就已默默存在 D 槽的路殺照,才開始以臉書社團作為資訊蒐集的主力,又因為社團而連結了不同領域專家,才有今天的資料庫儲存系統。

圖片來源:林德恩提供

林德恩最一開始也覺得蒐集資料固然好,但個人能力有限,僅能做領域內的兩棲爬蟲研究,但隨著社團壯大,有資料科學、藝術等專長的人參與,我看到很多的希望,也領悟原來大家可以一起做這麼多。我在過程中也發現幾乎每一個動物的死亡事件都跟「人」有關,甚至可能危及人本身的生命,因為通報事件的疏密度,一定程度反映人與環境關係的失衡程度,也深刻地了解到許多深埋其中的議題,從道路設計、農地用藥到土地開發等,影響深遠,透過研究路殺事件,彷彿法醫辦案,試著從屍體中找出造成失衡的原因。累積了近十年的資料,才能有足夠的資訊與 GPS 系統結合,標誌出百大路殺熱點,提醒用路人注意野生動物。

十年的苦心經營,中間的挫折不少,從因為網路爆紅而帶來的海量資料處理壓力,到直接面對大眾的真實聲音,支持的、反對的、厭惡的、期待的,讓林德恩的公務員生活從此不一樣,但也因此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有機會跳脫被壓抑的公務員環境,原本的灰心,也因為這個計畫與民眾密切接觸,重新找回當初考公職投入保育研究的初衷。因為這個計畫,林德恩的學習方向隨著計畫的要求持續改變,一開始為了整理資料而學寫程式,後來為了與更多民眾溝通,而學會許多溝通的眉角,更藉不同跨領域的人的眼,以不同的角度解讀事情。

圖片來源:林德恩提供

許多人會問:「累積這些路殺照片,真的都有用嗎?」曾經面對過許多民眾無奈、不信任與不滿的情緒,林德恩認為「一筆資料可能只是雜訊,但一千筆、一萬筆的資料,就是有意義的、可分析整理的有用資訊。」就像是從資料庫中發現三成通報是跟蛇類有關的數據,進而與「抗蛇毒血清儲備現況」、「全台醫療院所位置圖」結合,提供疾管署合理分配抗蛇毒血清的依據,甚至協助醫生或民眾查找咬傷民眾的可能蛇種。這是積年累月的價值。

林德恩認為這趟旅程最大的學習是「信任和等待」,相信科學數據的價值,等技術成熟、等對的專業人士加入、等資料成熟才能應用,很多偉大的事情都是從基本的小事開始,就像路殺第一筆資料慢慢開始累積,持續做並相信專業,時間到了就能發揮最大功效。(路殺社網站

閱讀全文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