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路殺社資料變化及公民參與情形看COV19的可能影響

發表日期
授權條款
創用CC-姓名標示

1.先看系統化調查的資料(有詳細努力量)。以2019及20年一月及四月系統化路死動物同步調查的數據來看,2020年的努力量僅相較2019年減少3%,系統化調查的公民科學家熱情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影響而不出門。

2.然而2020年的資料量卻比2019同期減少20.1%和27.6%(平均每百公里路死量標準化後的變化量)。造成資料減少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氣溫和雨量,2020年的雨季來的比較慢,直到5月底才入梅,在此之前南部幾乎快無水可用,平均氣溫則是較2019年低(2019年許多測站都創下最高溫記錄)。這個變化是年間多項天然因素綜合的影響。

3.再看路殺社總參與記錄人天,2020年一月的總參與人天較2019下降9%(略大於系統化調查努力減少的3%),四月則大幅下降了35.8%(是系統化調查努力量減少比例的12倍),顯示一般隨機性參與記錄者在沒有強制力的推動下大量減少了。四月份正好是台灣COV19疫情最為緊張的時刻,疫情指揮中心不時發出旅遊警示!!

#這額外減少的32.5%(=35.8%-3.3%)會是因為新冠肺炎讓大家減少出門導致的嗎?

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隨著5月疫情的趨緩和平穩,很巧合的5月總參與人天也顯著回升,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5月的參與量(當然了,參與人數的增加也有可能是五月開始下雨、動物活動量大增,所以很多人又開始出門走走)。

4.隨著總參與人數的大量減少(這也許是隱憂,台灣民眾已經聽膩「路殺社」這三個字,熱情開始消減),2020年一月份的總資料量和系統化調查相若,與2019同期減少了25.6%。然而2020年四月的總資料量卻大大減少了50.1%,遠比系統化調查減少的27.6%還多出了22.5%,
#這額外減少的22.5%資料量又是何因素造成的呢?!會不會也是因為COV19嚴峻的緣故,大家減少出門四處走,車流量大為減少(許願:如果能有車流量的數據可以拿來比較就好了),因此動物被路殺的機率也跟著降低了呢?!

先提出以上這些問題,再來想想如何用統計分析驗証和找出可能的影響因子~

看完這些數據,各位覺得還有哪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