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林登榮老師於清晨散步運動時,意外發現極大量的奧氏後相手蟹被路殺。
自2014年8月開始在綠島石朗路段(環島公路約17~17.5km處)推動「護蟹過馬路」行動以來,感謝許多人的親身參與、幫助和支持,特別是觀光局東部國家海岸風景區管理處林副處長的全力相挺,提撥經費支助綠島護蟹的在地團隊成員,讓團隊能無後顧之憂的全心投入。
經過大家一同的努力,如今終於獲得非常好的成效,累計兩年半來至少已有超過1,200人次參與護蟹過馬路,參加的人不但有來自台灣的遊客,還有許多在地居民、學校師生、親子一同參加,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多有理念的民宿老闆、潛水業者直接帶著客人前來共襄盛舉,甚至還有商店街老闆直接要求員工排班,讓每一位員工都必需參加至少一場次的護蟹環境教育活動,看到如此盛況,真的是讓人很感動。
排班輪流參加護蟹活動的商店街員工。
總計下來已幫助了超過25,000隻的奧氏後相手蟹抱卵母蟹過馬路,讓蟹媽媽們可以順利完成降海釋幼的重大任務。而在我們的研究追蹤下,也証實了原本因路殺嚴重而體型逐漸縮小化的奧氏後相手蟹,歷經各位兩年半來的幫助,其背甲寬已呈現穩定成長的跡像,表示護蟹過馬路對於綠島龜灣鼻的奧氏後相手蟹族群生存是很有幫助的。
(測量背甲寬,記錄陸蟹體型的變化)
讓人欣慰的是,這個正能量順利傳遞到了交通部,並將綠島的護蟹活動:「護蟹俠客行」,納入觀光局今年極力推動的「2017生態旅遊年」主要行程之一,換句話說,東部國家海岸風景區管理處的綠島工作站將擔起這個任務,自今年起自行辦理綠島石朗路段的護蟹活動。
那綠島護蟹團隊下一步該如何呢?!幾經思量後,由於綠島的陸蟹路殺熱點路段並不只有環島公路17k~17.5k段,還有溫泉村及公館村兩個路段需要大家的關懷。所以我們團隊今年仍將繼續前往綠島幫助陸蟹過馬路,但為了不將所有力量都浪費在同一個點上,這次團隊護蟹的地點將與過去不同,而是與東管處分進東西,轉往溫泉村旁的路段守護蟹媽媽。歡迎今年有意前往綠島協助孕母過馬路的夥伴朋友們,到溫泉村找我們一起護蟹過馬路,或是你想就近參加觀光局辦理的原石朗路段護蟹活動,相信觀光局也會非常歡迎的,但請記得先報名,方便主辦單位統計人數。
然而還是有一件讓人極為擔憂的事不得不說。相信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這篇報導:「綠島陸蟹廊道反增路殺機率」,為何會如此呢?!原因很簡單,1.綠島燈塔的蟹類廊道並不是設立在路殺熱點路段(因為無法順利取得私人土地的同意,只好在燈塔附近的公有地上建廊道),2.該廊道設立之初的目的是「環境教育推廣」用途,雖然設立的原則大致上是對的,但因為不是真的要讓陸蟹使用,換句話說只是一個「模型」的概念,想讓遊客藉此知道有地下廊道可供陸蟹過馬路來減緩路殺,但也因此在建構時是「急就章」的草草了事,必竟總不能花大錢蓋一個不能用的模型吧!3.然而這樣的建置理由在時空境遷後,研究生並未能了解事情的始末,而以之為研究對像,最終得出綠島蟹類廊道無法減緩路殺的結論。
急就章下,在「非路殺熱點」路段建構的「蟹類地下廊道示範模型」。
正因當時主建的人沒想太多,只覺得花點小錢做個有「教育意義」的模型很值得,卻萬萬沒想到多年後會被學生誤用,最終導致國人聞生態通道而色變,不敢再嘗試!而廊道所在地的管轄單位:東部國家海岸風景區管理處也因許多人對事情的不了解,多年來蒙受許多不白之冤。這導致過去3年來,即使已知綠島17~17.5k處是陸蟹非常重要的降海釋幼遷移路徑(同時也是路殺熱點),在沒有十足把握下,東管處不敢冒然再建構蟹類廊道。
好不容易在路殺社、特生中心、義守大學生態與休閒事業管理學系趙仁方教授團隊及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等多方合作下,耗費3年摸清了奧氏後相手蟹在綠島的習性,正規劃未來能為這些陸蟹建構一個新的且能有效減緩路殺的地下通道時,卻突然接獲消息,鄉公所獲得水保局的經費支持,已完成招標並發包廠商著手施工,於該路段建構了蟹類地下通道與防護圍籬。
看了上面這幾張施工一半的模樣,真的只能說是非常不OK的動物通道,讓人好生擔心綠島蟹類廊道無效的惡夢會再次重演!只能私下祈禱:這只是半成品,成品會是完美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驗証機會,為了瞭解地下通道和防護圍籬究竟是否可以有效幫助陸蟹過馬路,敬邀各位和我們一同到綠島環島公路17~17.5k路段,進行仔細的「路殺調查」,用陸蟹的路殺數據來檢驗動物通道的成效吧!記得要用我們的「線上回報」系統上傳每一筆資料哦~
插圖:黃郁絜繪製
插圖:黃郁絜繪製
插圖:黃郁絜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