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殺社10年成果問卷二之一:「路殺議題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中小學教師科學媒體素養問卷(這是針對中小學所有教師發出的科學問卷,懇請教師們協助)
一眨眼,路殺社自2011年8月成立至今,即將滿十年了!在許許多多人的支持、參與和貢獻所長下,路殺社的資料和採集的動物大體,在生態保育、交通安全改善、重大傳染病監控、重金屬污染或環境用藥等政策上,都發揮了關鍵效用。相信這也是為何路殺社至今仍能屹立不搖、參與人數持續不斷增加的主因。
然而最佳的改善方式,不能只是不停的彌補過往的疏忽,而是要透過教育的方式往下紮根、藉由各式媒體精準橫向傳遞,再與各行各業互相結合,讓生物多樣性進入生活所需的產品中,如此才能深化和主流化生態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感謝許多出版社的認同,在108新課綱推動的同時,將路殺議題和成果圖表納入教材和補充資訊中,讓許多學生可以因而接觸並認識。
在此重要階段,為能確切了解路殺議題目前在中小學各科教師的認知情形,以利提出適當之課綱納入方式和提升未來教學成效,路殺社公民科學團隊特與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永續美麗蔬房研究室顏瓊芬教授及楊登順博士合作,希望透過以下問卷的方式釐清和爬梳中小學教師們對生物多樣性及路殺議題科學媒體素養的了解,做為未來中小學課綱和教學的建議。
注意:
1.本問卷調查對象為所有中小學教師
2.為符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同意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需填寫「社會與行為科學參與研究同意書」(在您詳細審閱並同意後,研究團隊將寄送正式紙本同意書讓參與者簽署後回函)
目標:4月23日完成300份問卷調查。
懇請各位協助邀請您認識的中小學教師,點選連結( https://forms.gle/y2GCUh3tXrBtC6a79 )參與「路殺議題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之教師科學媒體素養問卷」調查,或是掃描以下QR code詳細了解問卷內容並參與。
路殺社公民科學團隊及
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
永續美麗蔬房研究室
計畫主持人:顏瓊芬 教授
計畫參與人:楊登順 博士
聯絡方式:tsyang2019@gm.pu.edu.tw
預告路殺社10年成果問卷二之二:地理資訊科技(GITs)在路殺社不同階段公民參與的應用及效益
隨著智慧型手機、行動定位技術與社群媒體服務的日漸普及,也讓地理資訊科技(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ITs) 的應用門檻大幅降低,使用者可以藉由GITs 的協助,快速地將其所產製的數位內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進行地理標籤(Geotag) 的設定,促成自發性地理資訊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以下簡稱VGI)概念的倡興。這些由下而上且無所不在的資料產製,代表了一種社會感知 (social sensing) 的體現可能,同時也成為一種重要的空間資訊來源,填補官方資料在時空解析度上的缺口,甚至被視為一種公民參與的替代取徑 。然而,VGI 資料的品質議題一直是其資料可用性的重要考量點,因為VGI 對於其貢獻者的定義較為鬆散,然而貢獻者的:動機、工具、方法及個人背景都會造成資料品質的差異。
許多來自網路的志工社群,在一個特定的議題上貢獻所長,並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特性,加速其成果資訊的流通與交互驗證,建構了一種分散式 (distributive) 的資訊產製模式。而這些由志工所系統化產製的VGI,亦經由公開分享及同儕檢閱的過程,逐步修正資料的錯誤,且被證明與官方的資料一樣具有高度的品質與可信賴性,同時,也在時間與空間的等資料解析度面向上,補註了專業/專家資訊的不足,甚至成為了一個完整且可供研究應用的地理資料庫。
為探究GITs如何應用於路殺社的地理公民科學計畫,及其對於科學、社會與政策等面向的潛力與效益,路殺社公民科學團隊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盧道杰教授及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鍾明光合作,將嘗試利用:文獻分析 (document analysis) 、內容編碼 (Coding) 及半結構深度訪談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焦點團體 (focus group) 等質性研究方法,檢視路殺社發展過程中的GITs 應用,如何影響志工的動員、資料品質的控制、知識的生產與綜整、成果資訊傳播與政策應用等課題,希望能藉以提出一符合臺灣現況的公民科學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