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事紀

timeline

2021年:

  • 第9屆路殺社公民科學家年會首次移師東部,與台東林區管理處合作,於池上富興社區活動中心共同辦理。同時辦理第一屆路死物種辨識技能大賽,及頒發14位通過物種辨識技能檢定且鑑定努力量達標的公民科學家「初級物種鑑定師」證書。
  • 全台省道路殺改善擴大辦理,擴及石虎以外之物種,包含台3線林內路段的台灣獼猴路殺,台18線阿里山龍美路段的鼬獾與白鼻心路殺,台28線馬頭山路段的水鹿、食蟹獴與穿山甲路殺,台14甲合歡山鳶峰路段的長吻松鼠與黃鼠狼路殺,及台7線明池路段金絲蛇路殺等。
  • Garmin導航系統全台百大路殺熱點路段語音播報提醒圖資更新上線。
     

  •  
  • 路殺社收到第一款捐款。「沃畝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42868398)捐款1,085元至特生中心301專戶中,並指定用於路殺社未來的路殺改善工作上。
  • 路殺社獲「主張數據股份有限」(統一編號82885990)捐款11,000元至特生中心301專戶中,並指定用於路殺社相關工作中。
  • 為協助林務局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執行「110年臺灣野豬族群監測與移動模式分析計畫」,對臺灣野豬族群動態與空間生態進行研究,以利未來台灣地區野豬族群監測管理與豬瘟防疫等工作,路殺社記錄目標物種類群納入家禽與家畜。
  • 路殺社資料貢獻人數超過6,000人,累計資料量超過13萬6千筆、15萬隻。
  • 路殺社官網第2次改版上線。以社區、機構或團體的需求為主軸,針對特定區域獨立規劃適合之調查樣線、調查頻率和探討目的之公民科學參與層級三-「參與式公民科學」(participatory science)以獲得社區型資料(community data)上線。

2020年:

  • 第8屆路殺社公民科學家年會移師台南,與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合作,於台江文化中心共同辦理。
  • 協助新北市政府農業處於三峽桐花公園一帶,設置塑料防護圍籬、地下通道及改良式具有動物脫困斜坡之擋土牆,減緩當地食肉目、穿山甲及兩生爬行類路殺機率。

    under pass

     
  • 路殺社數位物種辨識學習及技能檢定上線,路殺社正式邁入公民參與層級二的「分散式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公民科學家不再只是提供資料,通過物種辨識線上技能檢定者將獲得檢視資料庫權限,協助參與資料檢覈與物種鑑定。
  • 殺社與CCC創作集和畫家Kokai一起合作的「石唬搶救大作戰」雙月刊連載結束後,經修改調整並增加些新內容後,由特生中心解說教育組集結成冊,以單行本方式出版。2020年獲文化部審查委員認可,獲選為「第42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選介」得獎書單。
  • 特生中心(2023/08/01起更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公路總局等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路殺社協助其建立「省道養護巡查暨路死動物自主監控調查」平台,由各養工處每週或兩週一次的道路養護巡查時,同步調查記錄路死動物並登錄至路殺資料庫平台。繼國道高速公路局後,公路總局亦啟動省道及快速道路路死動物自主監控調查。
  • 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就公民科學、物種調查及路殺改善合作。
  • 與國際航電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路殺社定期提供全台路殺熱點路段、受脅物種及出沒時間等資訊,供其應用於Garmin導航圖資中提出語音警示。

2019年:

  • 由公路總局經費支持,與中興大學機械系蔣雅郁助理教授、DT42 AI Solution灼灼科技等共同合作開發之石虎路殺預警系統,歷經一年的實驗室內測試後,於省道台3線苗栗鯉魚潭路段正式上路實測。
  • 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利用路殺社歷年蛇類及狂犬病監控之鼬獾點位資料,結合全台醫療院所位置、抗蛇毒血清與狂犬病疫苗儲存現況等資料,開發為「毒蛇鼬獾咬傷救急資訊站」,上架供民眾和醫療院所查詢使用。
  • 於捷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CDV協助下,以其團隊開發之STKDE+路殺熱點分析軟體歸納整理全臺百大路殺熱點路段資訊,並與民間新創公司(聯捷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之應用於汽機車語音助理Omnie CUE(全方位道路情報通)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勤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之導航產品中。

    omnie cue

     
  • 協助公路總局第一養護工程處復興段於省道台7線(北橫公路),以建構塑料防護圍籬及地下通道方式,減緩當地蛇類被路殺威脅,特別是金絲蛇。

    mitigation for A.m
     
  • 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協助管理處於塔塔遊客中心鄰近路段之台21與18路段,規劃兩個月一次的路死動物自主監控調查。
  • 路殺社得到農委會長官和將近30位評審們的肯定,獲頒2019年「第一屆國家農業科學獎 卓越紮根獎優勝團隊」。
  • 路殺社獲邀請,於2019TEDxTaipei年會演講。

2018年:

  • 路殺社一年4次的「系統化路死動物暨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同步大調查」公民科學2.0全面啟動,路殺社由機會型資料蒐集(opportunity data)的公民科學正式邁向系統型資料蒐集模式(systematic data)。同時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合作,展開遊蕩犬貓相對數量監控調查。
  • 第6屆路殺社公民科學家年會首次移師北部,於烏來林務局龜山員工訓練中心辦理。
  • 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系環境教育研究室劉奇璋助理教授(現為副教授)合作,以路殺社參與者動機、學習歷程及學習產出做為許嘉軒博士論文深入探討。
  • 與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簽約,「系統化路死動物暨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同步大調查」成為該校校外服務學習時數認可方式之一。參與路殺社系統化調查可獲得畢業所需之學習時數。
  • 與中研院資訊所、林務局及公路總局等單位合作,邀集美國、澳洲、英國及日本等國路殺研究人員於中研院資訊所辦理「2018道路生態暨資料分析國際研討會」。
  • 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漫畫家KoKai結合「路殺社」保育議題,於《CCC創作集》推出國內第一部路殺議題漫畫作品【搶救棲地大作戰】。

2017年:

  • 為控制成本而下架路殺社APP2.0,全面改用網頁應用程式「路殺社WebAPP 2.0」,同時將資料蒐集流程全面脫離臉書社團,讓資料直接進入路殺社資料庫,原透過臉書社團API爬取資料、語意分析再彙入資料庫的方式邁入歷史。
  • 與交通部公路總局展開3年4個月的跨界合作,調查國內動物路殺現況及改善省道路殺情形,特別是石虎路殺(持續至2020年底)。並在其經費支持下,為擴大民眾對路殺議題的認知和減緩路殺發生,與國內藝文團體「鐵支路邊創作體」合作,推出減緩動物路殺舞台劇「萱萱的奇幻歷程-我們只想平安歸」,展開全台巡迴表演。
  • 為估算全臺每年動物路殺總量、好發季節、受脅物種和綜觀主要影響因子,於7月起試辦每季一次的系統化科學取樣路死動物同步大調查。同時將犬貓等寵物路殺全部列入記錄範籌,路殺社官方式式名稱刪除「野生」兩字,調整為「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英文全名不變。
  • 路殺社資料貢獻人數超過3,000人,累計資料量超過4萬筆。
     
  • 舞台劇

2016年:

  • 路殺社資料蒐集APP更新為2.0版本。同年上架網頁應用程式「路殺社WebAPP2.0」,兩種資料上傳工具並行。
  • 路殺社團隊接待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生Kristina Chyn,進行臺灣爬行類路殺熱點暑期研究,並開展與其之合作。
  • 路殺社加入成為「全球路殺調查網絡計畫」Global Roadkill Network Program12個成員之一。

2015年:

  • 推出和上架路殺社第一代資料蒐集的手機應用程式,包含Android和iPhone版本。
  • 2月參與美國公民科學家年會Citizen Science Association於加州聖荷西辦理之第1屆公民科學研討會並發表路殺社資料蒐集經驗。
  • 7月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辦理之第5屆國際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研討會發表路殺社以公民科學監控調查野生動物路殺之研究成果。
  • 林務局計畫「食肉目野生動物狂犬病之監測暨圈養鼬獾之繁殖研究」,支持路殺社蒐集路死食肉目動物時空資訊並撿拾動物大體送驗狂犬病(至2017年)。

2014年:

  • 路殺社官網「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正式對外公開上線,推動以WebAPP回報野生動物照片及時空資訊至臉書社團,確保資料完整、地點格式統一為WGS84十進位。
  • 獲大亞電覽美麗家園基金會認可,評選為2014年「綠集合 南方精神特別獎」。
  • 發現綠島奧氏後相手蟹於降海釋幼時被大量路殺,開始與當地居民、學校、民宿和潛水業者等,合作辦理護蟹過馬路行動。
  • 路殺社資料貢獻者突破1,000人,資料庫累積超過15,000筆。
  • 毒鳥和毒鼠藥濫用議題受到關注,路殺社與防檢局、屏科大孫元勳教授研究室及藥毒所等單位共同合作,調查追蹤毒鼠藥對猛禽之危害及環境用藥對野生動物毒害情形。成立了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

2013年:

  • 在特生中心(2023/08/01起更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長官全力支持下,獲得來自環保署環境資源資料庫整合計畫第一筆經費挹注(持續至2020年),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莊庭瑞副研究員等人正式加入路殺社團隊,協助建立資料蒐集標準化作業流程、統一資料格式和路殺資料庫建置,路殺社正式官方名稱定名為「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簡稱 TaiRON。
  • 3月在特生中心(2023/08/01起更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辦理第1屆路殺社公民科學家年會。
  • 特生中心(2023/08/01起更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送驗之鼬獾驗出狂犬病,7月經媒體報導臺灣再次成為狂犬病疫區,狂犬病新聞事件狂燒時,路殺社過往兩年的動物死亡精確資料和撿拾的大體意外派上用場,至此路殺社開始獲得廣大媒體和民眾關注與肯定,跨出同溫層,社員人數從兩年約2,000人左右開始爆增,短短一年後增加至6,500人。野生動物重大傳染病監控自此成為路殺社主要工作與目標之一。

2012年:

  • 正式邀請參與者協助撿拾採集路死動物大體,供標本典藏和學術研究用。
  • 時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鄧東波博士、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許正欣及麥館碩等人加入路殺社團隊,嘗試和開發以API方式爬取路殺社社團貼文、照片及留言,再經自然語意分析後,比對物種和地名資料庫,粹取出生物及時空資訊等資料,自動化彙入以開源軟體Drupal建置的路殺資料庫的可能性。此階段所有團隊成員都是工作或課餘方式參與。無計畫經費支持。

2011年:

  • 8月8日,臉書社團「四處爬爬走」意外成立,一開始僅以爬行類為主要標的物種類群,但在社團成立後一週,因社員反應熱烈,於是擴大至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都記錄,並納入陸蟹,社團名稱調整為「路殺社」。以特生中心動物組(2023/08/01起更名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各類群研究室為主體成員的路殺社團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