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正視人畜共通傳染病-狂犬病的威脅一直存在

作者
瑭芯
授權條款
創用CC-姓名標示
發表日期

面對狂犬病疫情勿漠視,毋需過度恐慌,建立並延續正確觀念才是首要方針。

狂犬病是全球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灣,狂犬病是第一類法定傳染病;於24小時內進行通報,並通報後24小時完成疫調。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

在台灣消跡半個世紀的狂犬病,卻於2002年、2012年以及2013年確診三名境外移入狂犬病病例(2名來自中國大陸,1名來自菲律賓,皆被犬隻咬傷),3名個案皆死亡。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7月起陸續公布國內野生鼬獾與錢鼠和幼犬檢測出狂犬病病毒,並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自此台灣又列為狂犬病疫區。

農委會主動針對野生動物進行疾病監測,發覺狂犬病存在事實,同時,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也啟動疫區防疫機制,並加強狂犬病宣導與緊急提供高風險人員完成狂犬病疫苗接種。除了讓民眾正視面對狂犬病再現台灣可能造成無法預估的風險,更展現獸醫體系接觸高風險環境與物種的無畏,在病理疫學研究上的努力,才能與公共衛生體系在人畜重大傳染病防疫線上發揮最大合作貢獻。

1959年以前台灣狂犬病本土病例統計死亡率100%。資料來源:衛福部傳染病專業教材

狂犬病最早來自昆蟲桿狀病毒,數千年前蝙蝠和昆蟲接觸而感染,再經一千年由蝙蝠傳染給犬類。傳染窩在開發中國家以犬、貓為主。野生動物如蝙蝠、浣熊、狼、土狼、胡狼、鼠鼬和其他會咬人的哺乳動物。鼠、松鼠、兔子也有少數例子被感染,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傳染給人的病例報告。


發生在人身上的潛伏期與症狀:

患有狂犬病動物唾液中含病毒,隨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皮膚傷口和黏膜進入人體。潛伏期從1至3個月不等,偶而短於7天,最長可達7年以上,視傷口嚴重程度、部位神經分佈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前驅期則病毒侵入末稍神經,以向心性方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在腦及脊髓發育增殖而出現典型症狀,再順著神經往下到各種富含神經的器官,如眼睛、唾液腺,並由該處傳播。但在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前,症狀不明顯或不具專一性表現,可能出現發燒、局部麻木、刺痛、瘙癢等症狀。

理論上,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今尚無病例報告。卻曾發生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致死率幾乎達100%。而若被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有效降低發病風險。

符合下列部分或全部臨床描述即符合病例通報疫調:

人類被傳染狂犬病初期一般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咬傷部位會出現異樣感,持續數天後,病患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發展到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痙攣,引起恐水症狀(又稱恐水症),怕被空氣吹拂臉龐(恐氣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最後進入昏迷期,心律不整、心臟射出率降低、昏迷、循環功能不全、死亡。

昏迷期之前的急性神經期可分為狂症和麻痺兩種型態:

<急性神經期.狂症型約占2/3狂犬病患,狂躁過動,特別易受燈光或聲音刺激,初期意識正常,之後焦躁不安和抑鬱,部分個案會癲癇;三項主要症狀(意識時好時壞、恐懼性或吸氣性痙攣、恐水症或恐氣症)。自主神經刺激唾液分泌過多,最後意識惡化進入昏迷。

<急性神經期.麻痺型約占1/3狂犬病患,三項主要症狀不明顯,可能在後期才出現,約一半出現恐懼性痙攣,上行性肢體無力,臉部麻痺,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持續性發燒、除被咬傷部位外,感覺功能正常,扣診後肌肉水腫,膀胱功能異常。

狂犬病是致命性病毒感染。目前無特殊治療,死亡率接近100%,平均約發病後1-2週死亡。發病後不建議再給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可能會加速疾病惡化。 圖片來源:衛福部教材


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潛伏期與症狀:不同物種的症狀反應可能會不一樣!

(犬)

潛伏期平均3至8週,發病後約5-7天死亡。前驅期:性情改變、不安、輕微發燒、瞳孔擴張、畏光及角膜反射降低等。狂躁期:發病三天後變得更易興奮會咬人、神經質、行動僵直,流涎及躲於暗處。麻痺期:咽頭肌肉麻痺發出硬咳聲音,下顎麻痺開口流涎無法飲食,陷入昏迷死亡。

(貓)

臨床症狀和狗相差不大,但比狗狂躁,病程較短出現2-4天後全身麻痺迅速死亡。

(白鼻心)

錢興華提供

2014年12月23日,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公園發現一隻受傷白鼻心,經墾管處送至錢興華醫師的恆春鯨生動物醫院留觀。影片為死亡前一天拍攝的症狀表現.像有機磷中毒,較輕的症狀,沒有什麼『狂暴期』,輕微抽搐,流涎,歪頭…抓牠時,不會想咬人;24日即死亡是全台首例白鼻心狂犬病案例。

延伸閱讀 2014/12/30衛福部因應白鼻心染狂犬病事件,調整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適用對象。


被動物咬傷後,請至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各縣市均有施打點;自2014年1月1日起,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納入全民健保給付範圍。高風險民眾暴露後需接種5劑疫苗,發病前接種,防護效果接近百分之百。資料來源:衛福部傳染病專業教材。

被動物咬傷,請遵循1記、2沖、3送、4觀:

1.記:保持冷靜,牢記動物特徵。

2.沖:用大量肥皂、清水沖洗15分鐘,優碘或70%酒精消毒傷口。

3.送:儘速送醫並主動告知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及早獲得妥適治療。

4.觀:儘可能將咬人動物繫留觀察10天。若動物兇性大發,勿冒險捕捉。

傷口處理注意事項:

1. 盡量避免縫合傷口,若需縫合儘可能地寬鬆,勿影響血流及分泌物引流。

2. 若傷口同時施予免疫球蛋白浸潤注射,建議數小時後(不少於2小時)再進行縫合,這可使抗體在縫合前能在組織內充分擴散。

狂犬病疫苗使用注意事項

1. 疫苗最好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於三角肌部位。

2. 與單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須在不同部位注射。

3. 完整的暴露後疫苗共5劑,接種時程為第0天(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 及28天施行,懷孕婦女或小孩仍可使用此疫苗。

4. 已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或曾接受完整暴露後預防接種民眾(免疫功能不全者除外),只須接種2劑疫苗,於第0、3天各施打一劑。

預防狂犬病,保護自己不被動物咬

1. 不棄養,不隨便餵食流浪貓狗。

2. 不碰觸、逗弄野生動物,不領養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

3. 家中寵物每年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不帶寵物爬山,避免和野生動物接觸。

4. 有意外暴露,需就醫評估暴露後預防治療,高風險族群可接種暴露前疫苗。

5. 不要任意撿拾生病的野生動物、屍體,請洽詢各地動物防疫機關,或0800-761-590。

6.若您也想加入成為防疫尖兵,貢獻舉手之勞,歡迎加入路殺社「狂犬病疫情監測」,並來信索取採集SOP及標本採集專用袋

(執行必要性任務,請戴手套作好防護措施。)

野生動物感染任何傳染病後傳播速度攸關族群密度,密度高疾病傳播快,死亡個體相對也增多。台灣再度列為狂犬病疫區,對狂犬病這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實不容小覷。

台大獸醫系學生群製作-狂犬病七大迷思破解

特別選這支由台大獸醫系學生,以有趣,易懂,幽默方式拍攝的影片作補充宣導!


本文資料參考:

1. 墾管處志工獸醫.恆春鯨生動物醫院錢興華院長指導

2.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院內臨床教育訓練教材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數位學習網


延伸閱讀:如何透過公民參與之方式來共同維護我們的健康,路殺社主題行動之「狂犬病疫情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