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南鹿耳門溪出海口受傷綠蠵龜救治後已穩定

作者
瑭芯
授權條款
創用CC-姓名標示
發表日期

106年元旦下午1點25分左右,四草安檢所接獲漁民通報,鹿耳門溪出海口發現海面漂浮1隻奄奄一息的綠蠵龜。隨即聯繫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並將綠蠵龜帶回。最後由王建平教授協助後送至屏東海生館醫療安置。

李醫師說對於疑似嗆入海水且體虛無活動力的海龜,保濕和姿勢引流救援步驟很重要。四草安檢所提供

52岸巡大隊四草安檢所所長童偉誠表示,海龜帶回安檢所時狀況極虛弱,幾乎沒有活動力,透過海生館獸醫李宗賢指導,海巡人員以毛巾沾溼海水覆蓋海龜眼部,在腹部墊上濕海棉給予保濕,並將尾端抬高15公分,以利海龜若嗆入海水有機會將海水引流出。

海生館獸醫李宗賢表示,牠是一隻背甲曲線長65公分,重32公斤的亞成年綠蠵龜。一般成熟綠蠵龜需20-50年才會成熟,其背甲曲線長可大於81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成熟後的海龜可由尾巴長短辨識雌雄,公綠蠵龜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而母綠蠵龜一般不超過背甲後緣。未成熟的海龜則無法從外觀辨識雌雄。

被漁民設置的捕魚網具卡住的海龜血檢報告顯示發炎指數稍高,推測與右後腳撕裂傷有關。海生館柳映如攝

李醫師說:「這隻綠蠵龜是被漁民設置的捕魚網具卡住;因海龜跟鯨豚一樣也是用肺呼吸,雖可長時間閉氣潛水,但若被漁網纏住困於水面下,無法掙脫回海面換氣,恐因嗆入海水而難逃死亡命運。」

血檢報告顯示該海龜發炎指數稍高,推測與右後腳撕裂傷有關。該海龜進到收容中心第三天即可潛入水中,顯示動物回復狀況不錯。但排泄物中可見塑膠碎片,可能是誤食所致。目前仍需持續觀察,並視海龜恢持續復狀況,才可判斷是否合適安排野放。

海龜排泄物中可見塑膠碎片,可能是誤食所致。海生館李宗賢醫師拍攝


海龜獨特神秘生活史

綠蠵龜(學名:Chelonia mydas、英文:green sea turtle),又稱綠海龜。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許多綠色色素,呈淡綠色得名。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海中生活,唯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出生地產卵,繁育後代,形成獨特的生活習性。

平均約隔2到9年才會迴游進行交配,產卵間隔長短會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氣候、食物、溫度等,母龜生理狀況也會影響自身生殖週期;因此,每年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變化頗大,且無週期性,從卵孵化到成龜存活率卻僅約千分之ㄧ。

而幼綠蠵龜成長至背甲直線長20-30公分的亞成龜後,才結束浮游性生活,在近岸淺水區域,選擇有海草或大型藻類豐盛的棲地定居,以海中植物為主食的底棲性生活。這類區域多與珊瑚礁重疊,因此在珊瑚礁區也常可見綠蠵龜蹤影。

進收容中心第三天即可潛入水中,顯示回復狀況不錯。海生館柳映如攝


環境棲地遭破壞干擾 海龜繁衍吟哀調

海龜對棲地忠誠度高,認定棲地後,無論離開多遠,絕大部分會回原棲地進行繁衍。成長過程可能固定居住在一個棲地,或在不同年齡遷移到不同棲地。無論如何,都會在成熟後回原出生地繁衍下一代。但若產卵棲地遭嚴重破壞或改變時,只能被迫放棄原產卵沙灘,重新找尋更適合的繁殖棲地。

產卵棲地的破壞包括不當挖掘龜卵、捕捉小海龜及過多不當的建設開發以及岸上燈光設置。以開發挖取沙石為例,這會使沙灘變成礫灘,甚至消失,小海龜有幸出生,脫殼後也會因為爬不過礫石而曬死沙灘。而岸上燈光設置,如沙灘附近路燈及或建築物發出的強光,也會干擾趨光性尋找海洋的幼龜,導致尋找下海路徑過程慘遭天敵毒手或曝屍道路造成路殺慘案。

海洋棲地危害包括不當漁法造成海龜誤補嚴重,更多「幽靈漁網或鬼網(Ghost Net)」(註)的存在,使每年慘死的海龜與珊瑚甚至是其他海洋生物不計其數。而幸運掙脫漁網逃生的海龜,仍難逃受傷後面對掠食者無情攻擊;多數四肢的撕裂傷痕顯示曾被鯊魚襲擊,殼上的疤痕則是被海鳥啄傷或蟹螯抓傷,漁網網線也深陷海龜的肉造成嚴重割傷。

註:鬼網(Ghost Net)-因人為疏忽遺失、損毀被丟棄而到處漂流海中的網具,即使已損毀無人使用,仍纏繞著珊瑚礁,造成珊瑚礁壞死,也持續進行「漁撈」造成掛網死亡,屠殺著海洋生物而得名。圖片朱雲瑋老師拍攝

因此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大力推廣「海龜脫逃器(TEDs) 」(註),以減少海龜混獲的數量。另外海洋的污染也會使得海龜感染疾病,殘留的釣魚線也可能纏繞海龜四肢或頭頸造成海龜的斷肢甚至死亡。以上這些人為的破壞,都嚴重降低海龜族群的存活率。

註:海龜脫逃器(TEDs)- Turtle Excluder Devices, TEDs是針對蝦拖網漁業混獲海龜所設計的漁具改良設施,主要原理是在拖網底網附近裝金屬格柵,大型動物如海龜入網時碰到格柵後可由活動門或開口處逃脫,體型較小的目標漁獲則可通過格柵進入底網。可改善底(蝦)拖網混獲大型海洋動物的情形。

綠蠵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保育類瀕危物種。事實上,為避免人類捕殺及棲地破壞,所有海龜都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物種。

因此開辦海洋生態旅遊及岸灘活動同時,對遊客宣導海龜保育與環境生態教育非常重要。保護動物是每個人對生命的尊重,更何況珍稀保育類動物,尤其維護棲地完整性包括海洋環境;人為製造的廢棄垃圾,海域裡的漁網設置,都嚴重入侵海洋,造成污染,我們更應積極守護共同的生存環境!

 

(新聞事件影片):原本緊迫的海龜漸漸恢復活動力,可以正常游動沉潛。海生館柳映如攝


延申閱讀:

  1.  「台灣蝦曳網裝置海龜逃脫器(TED)對漁獲效率之初步探討」,海洋大學,1999,徐聖凱碩士論文。
  2. 漁訊廣場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海龜脫逃器(TED)海上作業紀實」/王敏昌(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系),漁業推廣第136期(87.1) (p. 24-29)
  3. 龜混獲專區 Turtle Bycatch」/台灣龜主題館 

此照片引用來自 卡里古拉拱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