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必需經臉書社團「野生動物追思會 」授權使用
日前,一隻台灣黑熊被發現曝屍在花蓮縣台30線5K下方,卓溪鄉南安瀑布旁的拉庫拉庫溪床。保七警察、林務局花蓮林管處,接獲通報後動員東里消防隊員以救生艇涉溪,將黑熊遺體拉上橡皮艇,並連夜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由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黃美秀進行解剖鑑定死因。
黃美秀說這是她野外見過最慘的台灣黑熊,斷掌再斷趾的成年母熊。黃美秀提供
發現黑熊遺體的是布農南安部落頭目賴金德,他說「當天上山工作行經南安瀑布附近道路時,發現溪床上有一個黑黑的東西,原本以為是山豬,特別回家拿望遠鏡來確認,竟發現有腳掌,心想『可能是黑熊』,且見牠沒有任何動靜,於是隨即通報保七總隊、林務局及鄉公所」;「發現黑熊卻已死亡,左前腳斷掌。」賴金德難過的說並猜測可能過溪時出了意外。林務局花蓮林管處表示,這頭台灣黑熊遺體是23日在台30線5K下方的拉庫拉庫溪床被發現的,也派獸醫前往查看,初步檢查是成年個體,左前肢斷掌,右前肢大拇指斷趾,都是舊傷,推測是非法獸鋏,也可能是套索造成;其餘,大體上沒有外傷,當天即連夜送往屏科大進行解剖驗屍及相關化驗。
牙齒齒式完好度判定此熊應為青壯年期,初估約10歲齡。黃美秀提供
黃美秀說,這隻死亡台灣黑熊由晶片掃出結果顯示,是一隻未曾被研究標記的個體。遺體經電腦斷層掃描,身上無致命外傷。經解剖後,胃部有食物,肺部無進水(通常溺死多數肺泡腔内充滿液體,造成肺積水,肺泡高度擴張以至破裂,支氣管腔內出血;肺切片可見到吸入液體中的異物,如泥沙、水草、嘔吐物中的食物殘渣、浮游生物等。)因此死因排除溺死,外傷出血過多以及餓死。屏科大已採集檢體化驗,檢查有無病毒及毒物反應,盡快釐清黑熊死因。畢竟黑熊死因還是得透過病理解剖做科學判斷。至於斷指、斷掌案例的比例確實很高,也是必須請獸醫試著判定原因。黃美秀也說這是她見過最慘的斷掌再斷趾的成年母熊,重57公斤,145公分。曾有繁殖紀錄,3對乳頭有2對顯示曾哺乳過;左前肢腳掌斷,右前肢第5指斷,也顯示落難前至少誤中陷阱2次。另外,由牙齒齒式完好度判定此熊應為青壯年期,初估約10歲,一般野外存活約25-30歲。
左圖:右前肢,第五趾斷趾。右圖:左前肢,整個斷掌。黃美秀提供
居高不下的傷殘率超過半數。
自1996年博士論文研究台灣黑熊,即親自捕捉繫放15隻台灣黑熊的黃美秀,表示其中就有9隻斷手斷腳,包括陳屍向陽山屋的公熊LON;而調查研究總樣本數於1998到2016年期間,紀錄的28隻野外黑熊,便有15隻為斷掌或斷趾,超過半數,主要應為獵人陷阱所傷。陷阱除了對熊造成危害,也凸顯目前非法狩獵對野生動物的嚴重威脅。2012年2月,一場研擬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涵蓋了撰寫保育狀況回顧,釐清和邀集相關權益攸關者與會交流和討論,以及策略發展。100多名與會人士為台灣黑熊勾勒出願景:「確保台灣黑熊在自然環境內永遠存在,保有自然的棲息地即可存續的族群。」希望台灣黑熊能在自然環境與台灣民眾共存榮。黃美秀為黑熊保育議題至少6次以上前往立法院,甚至為《臺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 2012》上過總統府陳情。她沉痛且疑惑「您真的不會單純地只有認為陷阱會造成傷殘吧,不會吧?沒有人知道多少動物是活活地死在陷阱上的呀!」短短的時間,走了兩頭台灣黑熊,讓她難過卻不氣餒,她認為自己雖然努力過了,顯然還差目標很遠...只希望台灣黑熊「下輩子,別再當台灣黑熊了」
上圖:獸鋏。下圖:套索陷阱。瑭芯攝
非殘即死,捕獸鋏讓動物好痛苦!
今年台灣黑熊保育增能研習會,黃美秀說:玉山國家公園地區狩獵資料顯示,62%的黑熊是獵人逢機獵殺;38%則陷阱誤捕,且多數為幼熊。這些陷阱主要是捕捉草食動物,而被捕動物發出的哀嚎或屍體腐臭味,也可能吸引黑熊覓食而被捕。因此,黑熊斷掌絕非"個案",而傷殘的"熊血" 再再提醒國人,尤其是政府管理相關單位,瀕危物種保育仍需更多努力的空間,更需全民一起努力。動物福利是指動物不應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供人食用、同伴或研究需要,或是有目的取得皮草。因此,在歐美先進國家是立法對捕獸鋏業者進行管制。會限制允許設置獸鋏的季節,並要求定期巡邏獸鋏放置點,要求業者設計較人道的裝置,讓中獸鋏的動物在很短的時間死亡,不讓動物痛苦太久。奧地利已於2009年初即全面禁止使用;而過去使用獸鋏也需特別申請。在澳洲要用捕獸鋏獵捕動物,只能用橡膠製成的捕獸鋏或鋼鋏。而美國每一州規定不一樣,但也是需經申請才能放置,且捕獸鋏需包覆橡膠。在德國獸鋏是獵人專用,且要執照,及有目的性,還要設置警告標示警告人。1995年起,歐盟即全面禁止獸鋏使用;同時規定進口的皮毛輸出國家若以捕獸鋏捕獲,也將禁止進口。諷刺的是台灣「野生動物保育」及「動物保護」雖規範全面禁止使用獸鋏捕捉動物與野生動物;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任何人不得製造販賣陳列或輸出入捕獸鋏。卻依然只要我喜歡,或我不喜歡動物,在五金行仍然「便宜又容易取得」來設置捕抓。即便我們自許文明社會,依然無法嚴格管制濫買濫放的情形;導致動物活活受折磨,處於非殘即死的痛苦凌遲;這情況更是沒有特地目標的無差別捕抓。其實保留原住民狩獵文化和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育是可以共存的。如果原住民打獵可以從獵具上去討論改善,思考所有獵捕用具的使用(包含研究),並給原住民部落空間發揮功能,才可能訓練出真正的獵人!
2016年起舉發捕獸鋏有檢舉獎金,只要發現捕獸鋏,經檢舉成案並順利開罰,便發給罰鍰10%金額作為獎金。無論任何用途,製造、販賣、使用捕獸鋏皆屬違法,依法可處1萬5000元至7萬5000元罰鍰,若發現違法設置捕獸夾,請拍照舉證並撥打0800-231-532動保專線進行檢舉通報。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