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業用藥毒害調查(已結案)

緣起

也許是民眾過去悶了太久,一時間找到了適當的出口,所以現下的路殺社不在只是記錄和關心野生動物的車禍事件。社員們每天不斷的發掘和記錄問題後,發現野生動物常因各式千奇百怪的原因死亡,例如因人類四處移動所到來的野生動物流行疫病 (禽流感、犬瘟熱、狂犬病、肉毒桿菌中毒…),常造成短期間內大量死亡,或建築的玻璃因反光倒影樹林的樣子,造成各式猛禽、候鳥或野鳥誤判而不慎撞擊,導致受傷甚至死亡(簡稱「窗殺」),人們隨手丟棄的釣魚線、魚網、尼龍繩纏住路過的鳥類或爬行類導致動物餓死、窒息或晒死,工作所需的耕耘機、割草機或作物收割機運作時,意外絞殺或斬殺躲藏土壤及草叢中的蛇類、烏龜、鼴鼠、野兔或地禽,或人們日常用來防治作物病蟲害的農藥、殺草劑、枯葉劑、毒鼠藥等,不但殺死了標的物種,也常因野生動物誤食、逃避不及或食物鏈循環,危及許許多多物種的生命。

這些死亡因素全是人類所造成,甚至也同時反過來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例如人畜共通疾病的狂犬病和禽流感,高毒性的農藥不當施用等。

籌備

因此為瞭解並記錄野鳥因為農藥使用而意外中毒死亡的情形,屏科大孫元勳老師團隊與路殺社攜手合作,於2014/10/20成立了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仿照路殺社拍照、打卡和上傳的方式,懇求民眾加入成為社員並於發現疑似毒鳥事件時,將資料回報到社團中,以利當地農業機關能盡速前往處理。

而這個雙方合作,在2014年防檢局馮副局長參加「南方鳥類論壇」後,有了重大進展。馮副局長認知到此問題之嚴重性,克不容緩,於是立即聯絡特生中心方主任及屏科大孫老師,促成三方合作,決議由路殺社(特生中心)為代表,統一蒐集全國各地疑似中毒的鳥類樣本(標本寄送方式),收件後由特生中心獸醫師及姚正得研究員等人篩選適合之樣本,採集肝臟等組織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檢驗,最後將檢驗結果交由動植物防檢疫局來作為農業用藥管理之重要依據。

調查

發現農田有大量死鳥事件的通報格式如下:

1.日期:

2.縣市鄉鎮:

3.農地座標:

4.作物名稱:

5.死鳥的種類和大約數量:

6.大量死鳥以及周邊環境的照片數張

7.盡量採集較為新鮮完整的死鳥寄送特生中心送相關單位檢驗

(同一地區同種鳥類請採集5~10隻做為代表即可,不需全部採集,其餘死鳥可就地掩埋)

8.其他補充說明
(請勿跟地主或農民發生衝突,也不要在農地逗留過久以免中毒,若要碰觸死鳥請戴手套和口罩)
-------------------------------------------------------
註1:
使用劇毒農藥刻意毒鳥違反"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中規定: 使用農藥者應按農藥標示記載之使用方法及其範圍施藥,違反者可依"農藥管理辦法"第53條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
相關資料:

農藥管理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140012

農藥使用及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辦法
http://pesticide.baphiq.gov.tw/web/LawsDetailView.aspx?law_code=1&sn=82

那些農田中喪失的生命
http://e-info.org.tw/node/94902

農民毒殺麻雀,誤毒二級保育類動物黑鳶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40846/
-----------------------------------------------------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發現農地毒鳥怎麼辦?台南官田做法值得學習

成果

#最新研究證實 台灣猛禽體內普遍驗出老鼠藥!!
自從2014年,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首度證實,有瀕危的黑鳶因老鼠藥中毒死亡,老鼠藥對台灣猛禽的危害才開始受到重視。2015年起由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邀集多個單位,展開大規模的台灣猛禽體內老鼠藥殘留調查,總計檢驗21種猛禽、全台各地200多件肝臟樣本。結果共有10種猛禽、超過6成的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顯示老鼠藥已經普遍進入台灣生態的食物鏈之中,此研究論文在近日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07.076)。
  
#本研究的參與單位
包括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和鳥類研究室、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等。歷經3年的猛禽樣本收集,樣本主要來自救傷但不治死亡的猛禽,另有部分來自路殺採集或是機場的鳥擊防治措施。猛禽死後經解剖取出肝臟,送往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或是景博科技公司進行14種老鼠藥成分的殘留檢驗。
  
#研究結果顯示
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區常見的5種猛禽中,主食鼠類的黑翅鳶老鼠藥檢出率高達9成,且檢出的平均濃度也最高(211 ppb)。此外,有腐食習性的黑鳶和主食蛇類的大冠鷲,分別是檢出率和平均濃度的第二位,顯示腐食性以及主食蛇類也是老鼠藥中毒的高危險群,並間接證明蛇類可能是老鼠藥在食物鏈中傳遞的重要環節之一。至於在鄉村和都會區很常見的鳳頭蒼鷹和領角鴞,牠們食性廣泛,並非以鼠類為主食,但老鼠藥的檢出率也都超過5成。
  
#在一年之中
猛禽體內的老鼠藥檢出率和濃度都在秋冬季最高,這很可能跟台灣每年在秋季舉辦滅鼠週有關。農地滅鼠週發放的老鼠藥成分以可滅鼠和伏滅鼠為主,而這兩種也是最常在猛禽體內被驗出的成分。另一種常見成分撲滅鼠,則大多登記為環境用藥,因此不只是農業用藥,居家使用的環境用藥同樣會進入食物鏈之中。台灣自1980年之後核准的老鼠藥幾乎都是第二代,不僅毒性比第一代更強,即使動物沒有吃到致死劑量,在體內要自然代謝的時間長達200天以上,因此相當容易在食物鏈中傳遞和累積。本研究發現有許多猛禽體內驗出不只1種老鼠藥成分,最多的一隻鳳頭蒼鷹體內有高達6種老鼠藥,代表反覆吃進帶有不同老鼠藥的老鼠。
  
#慢性毒殺
台灣核准的老鼠藥都是抗凝血劑,中毒的動物會逐漸內出血,約5-7天才會死亡。因為是慢性毒,因此中毒的動物屍體其實不易發現,不像劇毒農藥(如加保扶)中毒的鳥類會成群暴斃在毒餌週邊。因為這樣的特性,導致中毒的老鼠仍會四處移動而被天敵捕食,毒害的影響層面比劇毒農藥更廣卻不易察覺。猛禽老鼠藥中毒的臨床症狀包括口腔出血、皮下血腫和貧血等,但光從外觀其實不容易診斷,且中毒的個體往往因為虛弱、行動遲緩而發生意外(如路殺),因而死因被誤判,不會想到背後是老鼠藥惹禍。在老鼠藥檢出率如此高的情況下,當救傷中心收到一隻傷病猛禽,不論傷病原因為何,我們建議都要懷疑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究竟多少的老鼠藥劑量足以致死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以國外研究較多的倉鴞為例,出現中毒症狀的個體,肝臟殘留的老鼠藥多在100-200 ppb以上,但不同種類的動物對上不同成分的老鼠藥,感受性可能會差異很大。台灣的黑鳶自1980年代以來族群大量消失,目前被認為跟農藥和老鼠藥的毒害有關,本研究中有兩例黑鳶,屍體被發現時無任何外傷,但出現口腔和內臟出血等中毒症狀,經檢驗肝臟中老鼠藥濃度僅26和33 ppb,顯示微量的老鼠藥就可能讓黑鳶死亡。相較之下,黑翅鳶的老鼠藥檢出率和平均濃度都很高,但其族群近數十年來在台灣(以及整個歐亞大陸)都呈現擴張趨勢,是否因為對老鼠藥的耐受性差異,導致不同猛禽的數量出現消長,非常值得後續研究。
  
#長達40年的全國滅鼠週
老鼠藥對生態的毒害,在歐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也已經開始限制老鼠藥的使用,但本研究卻是全亞洲首次,顯示亞洲國家對於老鼠藥毒害的忽視。台灣的滅鼠週從1980年代以來,舉辦了將近40年,每年免費發放的老鼠藥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公噸。滅鼠周的目的是每年一次將野鼠一網打盡,然而鼠類繁殖力強,幾個月後族群即可恢復,甚至已經逐漸產生抗藥性,但直接或間接毒害的野生動物恐怕已不計其數,尤其是鼠類的掠食者(如草鴞和石虎)更可能深受其害。過去我們經常認為,台灣平原淺山野生動物最大的危機是棲地消失和破碎化,但是都忽略了這個難以察覺的毒害威脅。
  
#該怎麼辦
所幸防檢局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在2015年宣布停辦全國農地滅鼠週,減少免費老鼠藥的發放和濫用,然而由環保署主導的居家滅鼠周每年仍持續在辦理,各式各樣的二代鼠藥也可以在商店輕易買到,幾乎沒有任何管制。我們建議未來政府應鼓勵以環境整理、捕鼠器具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控制鼠害,並逐步加強對老鼠藥的管制(例如加註警語、提高售價、限制販售管道和購買身分等),以降低農民和民眾對化學藥劑的依賴,讓台灣的野生動物可免於毒害威脅,恢復正常的生態功能。
猛禽中毒照片過於血腥,請點入部落格觀看
  

--------------------------------------------------------------------------

綠色保育農業推動:自由時報 〈南部〉網購官田綠保農產 營收15%回饋農民

禁用高濃度加保扶:防檢局公告 「40.64%加保扶水懸劑等4種農藥為禁用農藥」

農委會取消滅鼠週:上下游新聞市集 滅鼠日成猛禽忌日 農委會取消「滅鼠週」保護老鷹 

防檢局新的農藥管理措施:未來所有農藥販售商都必須開立「農藥流向証明」。中時電子報 2015年10月06日湯雅雯/台北報導 「賣農藥不開處方箋 最高罰15萬

台灣農藥用量是全世界平均值的4倍,全世界的排名僅次於哥斯大黎加、可倫比亞及南韓。

台師大研究:台灣蝙蝠吃太多農藥 回不了家

------------------------------------------------------------

延伸閱讀:
基於科學而非感性 滅鼠週40年走入歷史 防檢局長細說由來(2018/10)
黑鳶禍不單行! 首次確認台灣的猛禽體內有老鼠藥殘留(2014/11)
 

 

然而這真的只是一個開始,並非結束!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仍在受苦受難中,例如近期接獲回報,陽明山竹子湖的海芋田中,有多隻保育類水蛇疑似農藥中毒死亡,而台中大肚地區也有大批蝙蝠疑似中毒集體死亡........這些都需要我們持續努力,希望可以讓這項成果擴及到其他生物,而不僅僅是鳥類。


2016/3/19 立法院三讀通過《農藥管理法》修正案,讓農藥處方箋制度正式入法,1年的緩衝期後,將在2016年12月26日到期,全台灣超過3500家農藥行,都要依法辦理。 詳情請見新聞連結

2016/10/9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報導 守護黑翅鳶、貓頭鷹 防檢局推無毒防鼠撇步

2016/12/22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報導 滅鼠藥「通殺」毒死瀕危草鴞 鳥會籲停用毒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