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鼠類辨識拍照及辨識要點

 

鼠類辨識拍照要點:

  1. 大小 -→ 放比例尺。
  2. 頭軀幹長與尾長的比例 -→ 頭到尾端都要拍,最好尾有弄直。
  3. 後腳掌的大小與腳背顏色 -→ 把後腳掌撥出,最好有拍到腳背。
  4. 身體背、腹面的顏色對比 -→ 能從身體側面拍、且有明顯的腹部毛色最好。
  5. 眼睛與耳朵大小比例 -→ 頭部側面照,有眼睛與耳朵。
  6. 尾巴的背腹面顏色:有的上下同色,有的上下二色 -→ 拍尾部側面。
  7. 刺毛 -→ 拿東西逆撥後拍照。

鼩鼱拍照要點:

  1. 大小 -→ 放比例尺。
  2. 頭軀幹長與尾長的比例 -→ 頭到尾端都要拍,最好尾有弄直。
  3. 尾巴剛毛 -→ 尾巴部位的焦距要清楚。
  4. 前腳掌的大小 -→ 把前腳掌撥出。
  5. 後腳掌的大小 -→ 把後腳掌撥出。
  6. 門齒末端的顏色 -→ 拍牙齒。
  7. 身體背、腹面的顏色對比 -→ 能從身體側面拍、且有明顯的腹部毛色最好。

松鼠、飛鼠拍照要點:

  1. 腹部顏色

各老鼠特點:

  1. 刺鼠:有刺毛、腹部乳白色、靠近腹部的背毛偏黃棕色、尾巴上色深、下色淺、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耳長往前延伸可達眼睛前緣
  2. 小黃腹鼠:尾巴上下同色、腹毛灰白色、尾巴與頭軀幹長約略相當(或長或短)、耳朵較小、耳長往前延伸不可達眼睛前緣
  3. 亞洲家鼠:尾巴上下同色、腹毛有或多或少的淡黃棕色、尾巴與頭軀幹長約略相當或較長、耳長往前延伸可達眼睛前緣
  4. 溝鼠:尾巴上下略不同色、腹毛灰白色、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耳朵較小、耳長往前延伸不可達眼睛前緣、後腳背白色
  5. 鬼鼠:尾巴上下同色、腹毛灰白色、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後腳偏黑、尾巴粗壯
  6. 高山白腹鼠:無刺毛、腹部白色、尾巴上色深、下色淺、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耳長往前延伸可達眼睛前緣
  7. 緬甸小鼠:腳背白色、像較小型亞洲家鼠、眼睛較突出
  8. 家鼷鼠:尾巴上下同色、腹毛黃棕色
  9. 田鼷鼠(月鼠):尾巴上下不同色、腹毛灰白色
  10. 巢鼠:耳朵基部有毛髮覆蓋、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
  11. 森鼠:尾巴明顯比頭軀幹長、尾巴上色深、下色淺、腹毛灰白色
  12. 赤背條鼠:背部有一黑色中線
  13. 高山田鼠:耳朵基部有毛髮覆蓋、尾長約頭軀幹長的2/3
  14. 黑腹絨鼠:腹背都偏黑,尾長只有頭軀幹長的1/3

各松鼠、飛鼠特點:

  1. 赤腹松鼠:腹部紅褐色,但紅褐色面積大者整個腹面都有,面積小者則只有四肢基部一小塊
  2. 長吻松鼠(荷氏松鼠):腹部黃色
  3. 條紋松鼠:身體背部有4明5暗條紋相間,腹面灰白色或帶點黃色
  4. 大赤鼯鼠:臉、腹面紅色系
  5. 白面鼯鼠:臉、腹面白色
  6. 小鼯鼠:全身黃棕色系,腹面色較淡

鼩鼱類特點:

  1. 台灣鼹鼠:前腳掌特大,體色偏灰棕,尾短約1cm
  2. 鹿野氏鼴鼠:前腳掌特大,體色偏黑,尾短約1cm
  3. 短尾(山階氏鼩鼱):全身黑色,尾短約1cm
  4. (錢鼠):全身灰色,尾粗壯,尾有剛毛
  5. :腳趾頭邊緣有流蘇狀刷毛
  6. 長尾:尾無剛毛,尾長約為頭軀幹長2/3
  7. 細尾長尾:尾無剛毛,尾長與頭軀幹長約相等,後腳掌長可達14mm
  8. 灰麝:腹部灰色,尾剛毛占尾長約60-70%
  9. 長尾麝:腹部灰色,尾剛毛占尾長約50%以下
  10. 小麝:腹部偏白,尾剛毛占尾長約90%

其他參考文章:

  1. 張仕緯。 2008。「鼠」於台灣的故事-台灣鼠類多樣性漫談。自然保育季刊 62:58-66。→按此下載PDF全文
  2. 臺灣小型食肉目動物相關資料,臺北市立動物園。老鼠與錢鼠簡易檢索表

key of rats in Taiwan